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聚焦 | 罗卫东:作为伦理学家的亚当斯密

研究学术的 浙大AIF 2022-05-10


12月5日,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AIF)、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浙大城市学院数字金融研究院(IDF)主办;浙江求是创新研究院、浙江省前景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研究中心、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联合主办;浙江省欧美同学会政协委员会客厅和杭州市前程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协办“数智变革与共同富裕峰会,The Forum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在杭州举行。


会上,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观点。为供大家回顾和学习,小编依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核心观点进行整理。

以下为,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在主旨演讲环节发表的《作为伦理学家的亚当斯密》观点锦集。

亚当斯密的一生无疑是辉煌的,其在36岁出版了第一部重要的作品《道德情操论》,又在53岁出版了经济学领域最经典的著作《国富论》。很多人觉得亚当斯密是写了《国富论》后,觉得商人容易道德品质败坏所以专门写了《道德情操论》,以弥补《国富论》带来的可能负面影响,其实这绝对是误解。《道德情操论》写在前,而且亚当斯密几乎花费了一辈子时间在对其进行持续的修订。可以说,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家、伦理学家,很多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思想都在其著作中可以找到渊源,而《道德情操论》便是这些思想和思考的集中体现。《道德情操论》主要讨论了同情论、正义论、良心论、功利论、风俗论、德性论这六大方面的问题,最后一卷亚当斯密非常自信地定位了自己的理论和其他道德理论的区别,并认为自己的道德理论和道德体系甚是有趣,这对于一向谦虚的他而言是颇为难得的。不过,不同于《国富论》一经问世便引起强大社会反响,《道德情操论》的影响力直到21世纪下半叶,在社会迫切寻求道德变革时才开始扩大。人们开始注意书中的一些特别的观点,例如,书中提到人的道德和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半径有关系,越是看不见越不会有道德感,因此,操盘手在实施金融策略时常常是利己主义者。但理性人的假设并非斯密提出的,相反地,他认为人是被各种激情支配的个体,从这点来看,他首先把人放在生物学上有情感的人,和社会学上有关系的人角度讨论。在上文提到的《道德情操论》六大“论”中,同情论是亚当斯密伦理学理论演绎的基础,他认为人类天然具有一种无功利的同情心。在正义论、良心论、功利论中,亚当斯密认为功利是人最初的行动动机,但没有道德支撑的功利不可取。此外,风俗论讨论了情境合宜性问题。德性论则研究了“什么样的品质能增进个人幸福”“什么样的品质可以增进别人的幸福”“什么样的品质既能增进本人又能增进他人的幸福”这三大问题,亚当斯密认为,能增进幸福的其中一个重要品质是“审慎”,而低级的审慎只保全和发展自己,高级的审慎是把别人也考虑进去。

最后,在比较自己和别的道德理论时,亚当斯密认为自己的理论有三个特点:首先,美德的品质是存在于得体感中,美有标准,道德也是如此。第二,他主张从人类天然的情感中寻求道德的成长机制,而非从人类的自立、仁爱、理性等天性中寻找动力。第三,在探究人类道德准则的方法上,他主张古典学者内省的方法,不主张现代的定量的方法。总之,亚当斯密的道德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他的道德理论和中国儒家人文主义的关系非常贴近,且更多考虑人们的共感。虽然他的道德理论建立在中小型经济的基础之上,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半径很短,因此共感心理机制能够应用起来,与现代市场并不完全相符,但他也对我们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启发,尤其是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某种社会结构中,需要一种个人道德素养作为基础。


往期荐阅


★ 学术力量,连结世界!“数智变革与共同富裕峰会”顺利举行!★ 观点聚焦 | 屠光绍 :《八仙过海,新发展阶段与金融服务域态》观点聚焦 | 刘珺:人民币国际化再思考——新动力、新领域、新使命观点聚焦 | 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发起跨界研讨:治理必须与技术发展同步观点聚焦|院长贲圣林 :“政产学研”通力合作,以科技弥合“数字鸿沟”


- END -

编辑 | 倪晨琪审核 | 沈莉      责编 | 庄远青、吴雨芯、吕佳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